徽州最全的古道,都在这里。
 
 
    

(一) 杭古道: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2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点有:障山大峡谷、胡氏宗祠、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第一关等。


(二)徽饶古道:徽饶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的,由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徽饶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尚未完全开发,沿途断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风光秀丽,适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穿越体验。

(三)徽婺古道:徽婺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婺源县。自歙县至屯溪,从屯溪起,向西南行,经黎阳、高枧、瑶溪、新村、霞阜、龙湾至五城;转向南,经山斗、于金担、官铺街、黄土岭、下但,出休宁县界,前行通婺源县。瑶溪至五城段古道仍存,石板路面。其余路段多为公路利用。古时,此道为婺源和徽州的联系孔道,婺源茶叶由人力通过此道挑运至休宁龙湾,然后由水路或陆路运屯溪;由屯溪运去食盐、布匹、粮食和其它日用品。休宁西南部的茶叶及其它土产,也大部分由此道运至屯溪交流。


(四)徽开古道:徽开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浙江省开化县。出歙县城西门,过太平桥西南行,沿丰乐水直上,绕过圣僧庵,经七里头、冷水铺、梅村至岩寺;自岩寺向南行,经于村至篁墩,转向西南行,进入屯溪;由屯溪再南行,经阳湖、临溪、汉口至珍源(古为休宁、开化县界),再前行,越马金岭,直趋浙江开化县城)歙县至屯溪段路宽3至4.5尺,现绝大部分为兴建芜屯公路所利用。屯溪至开化段为石板路面,现在大部分路段为屯开公路所利用。

(五)徽泾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泾县。出歙县城向东北行;经吴山铺、牌头、新管、上新入绩溪县境;经临溪、雄路至绩溪县城;从绩溪县城向西北行,经高村、翠岭、镇头、浩寨至分界山(绩溪、旌德县界);过分界山,经七里铺至旌德县城;由旌德县城再向西北行,经新桥、柳山铺、高口铺、三溪铺至浙溪入泾县境;再北上,经榔桥至泾县城。全程94公里。

歙绩段30公里,道路平坦,路宽6至9尺,修建慈张公路时被利用。绩溪县城至旌德县城段古代设有驿铺,自唐至清,为官员往来宣州、徽州的官道之一。其间,翠岭段陡峻难行。宋代在翠岭设立关寨,名"翠岭关",1555年在关头重建城堞,为军事要塞。清康熙年间,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攻绩溪,翠岭一带是两军争夺的战场。宋王安石为江东提刑时,由江西经徽州赴宁国府,经过此道,有"夜过翠岭月明中"诗句。清人施润章亦有《过晕岭》诗:"崇冈郁峻脂,鸟道绕山腹。仰探白日短,俯瞰阴霞伏。鱼贯渡行人,马瘦艰踝囹。春晴多好风,吹我岩壑绿。农耕岭上云,妇饭溪中犊。羁心旷登陈,瘠土见风俗。华阳灵迹闪,杖策寻石屋。 50年代,镇头以北,沿古道走向建成绩溪至旌德公路,翚岭古道已少行人。

(六)徽浮古道:徽浮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江西浮梁县。从歙县城西行,经棠樾、唐模至潜口,转向西南,经塘贝,跨丰乐水,过塘坞,至休宁徽光,经万安至休宁县城;出休宁县西门西行,经夹溪桥、川湖街、蓝渡、岩脚至界首,过界首至至黟县渔亭;由渔亭西行,经楠木岭至祁门县的横路头、再西行,经金字牌、洪村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再西行,经新岭、小路口、石坑、大北埠、罗村铺至闪里;由闪里南下直趋浮梁县城,全程200公里。潜口至塘坞10公里,路宽之至3尺,石板路面;徽光至休宁县城10公里,路宽7尺,其路中为石板路面,宽1.5尺;休宁县城至渔亭28公里,蓝渡桥南沿横江至岩脚段古道尚存,路宽7.5尺,路中石板路面宽1.2尺;渔亭至祁门县城27公里;祁门县城至浮梁县城125公里。徽浮古道横贯徽州西部,是古代驿道。现在这条路的大部分路段为慈张公路所利用。


(七)牯牛降主峰穿越:牯牛降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池州市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727。80米,山高木盛,动植物品类繁多,峡谷内水域宽广清澈异常。山顶巨石耸峙,奇松异生。每至晨昏,雾海云烟氤氲迷漫,群峰隐匿、显露无常。牯牛降与黄山、清凉峰均在同一纬度上,常年雨量较大,林茂草盛,云雾袅绕,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云海、云河、云湖等景观。此处云海虽没有黄山的壮观,但也颇有气势,足耐玩味;云河皆形成于山壑之中,曲折多姿,娟秀奇丽。立于峰巅俯视,仿佛一条条银带在峡谷中缓缓流动,有时又似脱缰野马,呼啸奔腾,令人心潮起伏,击节称赞。至于云湖,则形成于山峦盆地之中,铺云叠雾,群峰环绕,郁葱作衬。闲坐静观,则有另一番韵味,牯牛降还偶有神奇五彩的“佛光”出现,游人若有幸碰见,则会更感到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八)徽杭古道-清凉峰:徽杭古道简介:“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皖南古称徽州,她北靠黄山,南依天目,生存资源的匮乏,使得当地人民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位于皖浙两省交界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侧,是古时徽商入浙的要道,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公里。自皖南绩溪县逍遥乡起,经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而达浙西临安县马啸乡止,全长四十余里。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有逍遥溪水婉蜒其间。其中约5公里古道保存完整,是华东十大徒步古道之一。


登顶清凉峰:经徽杭古道蓝天凹处可上清凉峰,位于皖浙交界处。它是浙江天目山的主峰,海拔1787。2米,为华东地区仅次于黄山各主峰高度的另一座高峰。在境内与宣城地区绩溪县搭界。经国家批准,1979年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其面积为15平方公里。境内层峦叠嶂,群峰争奇,沟谷纵横,树林茂密,人迹罕至,生态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既有类似黄山峻峭奇丽的景色,又有山中“台地”和群顶“小平原”等独特地形,是安徽省六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九)宏村--塔川:宏村位于黟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民居庭院,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塔川,又名塔上,离宏村1公里,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因美丽秋色而被捷足先登的摄影爱好者们推崇为中国三大秋色观赏景区之一,与香山红叶齐名。塔川红叶观赏的最佳季节是每年11月中下旬。清晨,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


(十)歙县--石潭村:地处黄山脚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古称徽州,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帖,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鲜活的课题,“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 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主要景点有太白楼、新安碑园、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等。石潭村,位于歙县东北霞坑镇,该村古雅清朴,山势奇巧,云雾缭绕,沿途有秀丽的新安江支流大障河默默相伴。登山看云、观日出日落,如入仙境,是江浙沪皖摄影家新选钟爱之地。

(十一)西海大峡谷:此谷有白云溪,故又称“白云谷”。此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为黄山著名的大峡谷之一。西海大峡谷是黄山风景区中的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由于它的神奇、恐怖、有人称其为“魔鬼世界”。它是集黄山雄伟俏丽于一体的变化莫测的大峡谷。谷内壁峭如劈,奇石嶙峋,山洞幽邃,石林密集,溪水清澈,植物繁茂。此谷宜于探险旅游和猎奇旅游,神秘和奇险是此谷风景的突出特点。

(十二)徽池古道:徽池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沿徽州至安庆古道,行至石添唐家渡分路,转向正北,经沟汀、鹪鹩入贵池县境;至虎子渡,沿秋浦河,指北偏西,顺流直下,经高但、殷家汇转。向东北行至贵池城。全程200公里。在安徽祁门、石台两县之间的仙寓山,深藏着一条曲折蜿蜒的神秘古道,这条古道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古时安徽省的徽州通往江西省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国道”,当地人又称之为“徽池古道”。“徽池古道”穿行在仙寓山榉根岭的山谷密林中,沿着古道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每隔约三华里左右,便可见一座横跨古道而建筑的石亭,从北而上第一座石亭冠名“古稀亭”,建于清宣统二年,相传是由一位古稀老人筑亭施茶而得名。亭子的立柱和墙面全部是条形石块砌筑,面积约有十个平方米,顶部历经风霜雨蚀已经不复存在,倒是墙面四周爬满的绿色藤萝,见证着这座古石亭的历史厚重。在“古稀亭”边上,有一块“输山碑”,立于清朝道光八年,是古人禁止在徽道两侧开荒伐木、防止水土流失、护路养路的禁山碑,这也许就是我国古代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好见证物。再往上走越过榉根关隘遗址,“玉泉亭”便赫然在目,“玉泉亭”建于光绪八年,是下箬坑人王孚漾捐资所造。在亭子前方有一古井,井口直径约30厘米,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为解樵民之渴,用铁拐捣石而成,如今玉泉古井仍然可见泉水汩汩,清澈明净,终年不枯。榉根岭从南至北,有“圆通茶庵”、“启源亭”、“玉泉亭”、“古稀亭”等四座茶亭遗迹。茶亭是当地人供过往商贾和行旅之人歇息、喝茶而捐建的,它体现了古徽州人积善行德的传统美德和淳朴的民风,也为今人考察古徽州茶文化提供了史料实物。榉根岭“徽池古道”是我国目前除茶马古道以外的又一条保存最完好,沿途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徽商古道。如今,当我们行走在这条古色古香,古韵尤存的石板道上时,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古徽道上车水马龙般的繁忙景象,心中体味着那转换历史时空的无穷韵味!随着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和寻幽探古旅游热起,徽州古道徒步游和太平军古战场寻访游,将使榉根岭“徽池古道”成为人们感触厚重历史,抚摸沧桑岁月的绝好去处。

(十三)徽安古道:徽安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从歙县沿徽浮古道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北上,经臂岭、大但、大洪岭至雷湖;转向西北,经琅田、古楼墩至金汉培,入石埭县境;再经横渡、七里、矾滩,沿鸿陵溪北行,过唐家渡,经塔坑、九里冲入贵池县境;经十字路、牌楼、吴田、黄溢至安庆。全程210公里。这条古道,以祁门县境内大洪岭段最为难行。明万历年间,祁门县有儒妇郑氏,曾捐银修辟。其后之年久失修,洪水冲刷,山崩道塞,石瞪剥蚀,几至断绝交通。清道光年间,地方人士捐款整修,凿山平路,改善弯道,加铺石板,路况遂有改观。整段岭路上七里下八里,岭头有石碑二块,一刻修路经过及捐款、开支情况;一刻养护道路规定。现屯溪至安庆已通公路,古道荒废。

 

 
o>[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