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徽州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仲冬时节,怀揣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诗句,上周我与朋友们一同来到了位于中国皖南的古徽州,一边画画,一边寻找“无梦”的感觉。
我们首先走近的是宏村。这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青石板的道路迂回交错,户户相连的水系并路而行,好似一个大型的迷宫,假如没人引领定会迷失村中。汩汩清泉从居户门前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在西递村,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漏窗,奇花异卉的石雕,楼台亭阁的砖雕,绚丽的彩绘都展现出雕饰艺术的精华。在屯溪老街,双层砖木结构形成的店铺鳞次栉比,夕阳下透溢出浓郁的古风神韵,给人“老滋老味”的惬意。徽墨、歙砚、徽州“四雕”(木雕、砖雕、石雕、竹雕)成为商家爱不释手的首选,古老徽州传统文化迷人的风采在老街一展无余,将老街点缀成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长廊.在宏村“承志堂”,你可见民居木雕的完美天成——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的厅堂楹联,显现儒学向建筑的渗透,也让我们感受到古徽州农家百姓的耕读礼仪。
古街、古楼、古巷、古塔、古民居、古牌坊,交织成古朴的风采;“小桥流水、田园人家”,彰显徽州百姓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心境和愿望。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汇合,给人的思绪罩上一层痴迷的神韵。前来这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使这里的人流没有淡季。人们在祠堂里凝神,似乎在追忆着什么;人们在牌坊前留影,似乎在捕捉着什么;人们在小溪边专注,似乎在倾听着什么;人们在古树下端详,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时下,这先人的造化没有春阳秋月的照应,却依然让人留连忘返,心驰神往!
宏村的空灵,西递的富丽,祠堂的厚重,牌坊的深情,让你徜徉于宁静的石板路面,仰视高大栉比的马头墙体,穿行于深邃的大小里弄,观赏于遍布的典雅雕饰,你会感觉到这皖南小村落的恬静、自然、和谐与亲近;你会从这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里体味到徽州百姓的勤俭、淳朴和礼义文化;你更会从雕饰工艺中、活的水系中、楹联文化中感受到徽州百姓人间天堂的居家生活——“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画中居”;典雅古朴的“宫中居”;四雕并辉的“艺中居”;“水伴路走,人依水行”的“水中居”。难怪胡适先生说“无徽不成镇”;难怪一位外国游人说“徽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村落”;难怪随行的导游说:“要想了解中国帝王的生活就去故宫,要想了解中国百姓的生活就到徽州来!”不是吗?在快节奏的当下,走进这宁静的小村落,信步于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上,尽情感受徽州百姓的田园生活,体味小桥流水的悠闲自得,那才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一种境界啊!

建筑是艺术的重要门类,它既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审美。古徽州的村落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是凝固的音乐和舞蹈。走近古徽州,宛如走进婉约的江南园林,走进典雅的百年老城,走进“中国画里的乡村”,走进“民族艺术的殿堂”;走近古徽州,让你从保真的民居中感觉到先人的气息,从典雅的祠堂里感受到先人的家风,从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架里感悟到先人的智慧;走近古徽州,这里是旧时黎民百姓生活的缩影,这里是当下喧嚣都市梦的憧憬,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梦的归宿!
走近徽州,醉在徽州,无梦在徽州!

 

 
o>[关闭窗口]